精彩专题

· 忽必烈治理中原    (2015/1/4 11:04:58)

    分类:精彩故事   关键词:忽必烈

       

       忽必烈是睿宗托雷的第四子,蒙哥大汗的弟弟。忽必烈以前辈的赫赫战绩为荣,并鉴其经验与教训,最终完成空前大统一中国之丰功伟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享有盛名的开明君主。
       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为主的知识分子,成为忽必烈的幕僚。
      早在窝阔台大汗时期就已投靠蒙古贵族的汉族知识分子窦默和姚枢等先后被忽必烈聘以重用。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在和林结识的僧人子聪(后赐名刘秉忠),是一个于书无所不读论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于他博学多能,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1242年,西京怀仁人赵璧也应召到忽必烈左右。赵璧学习蒙古语,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1244年,赵璧荐引金朝状元王鹗到忽必烈王府,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儒家的政治学和历史,“每夜分,乃罢”。1247年,张文廉被子聪推荐到忽必烈王府,被任为王府书记,日见信任。1247年,史天泽的幕僚张德辉被忽必烈召见时,推荐了名士元好问等20余人。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遂令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此,一些流落的儒生和地方军阀的门客陆续来到了忽必烈的帐下,大约10年间,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幕僚集团。忽必烈通过幕僚集团争取到了汉人地主、士大夫的支持。他们了解到忽必烈的确举良纳贤,便禁不住造舆论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前来投靠者络绎不绝(郝经《与宋国两准制置使书》,《陵川集》卷37)。在蒙古和金朝的战争中,金朝那些据地自雄的大地主军阀纷纷投靠蒙古。蒙古统治者为了笼络他们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律“因其旧而令官”,授与行省、领省、大元帅之类的头衔,让他们世袭管辖原来的地盘,军民兼管。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后,继续采取拉拢和利用地方势力的方针。而一批北方汉族地主武装的头目也对忽必烈忠心耿耿,无论在争夺帝位、铲除政敌,或灭亡南宋的战争中,都立下了显赫的战功,赢得了忽必烈的信用,所以他们都成了忽必烈手下的重要统军将领。

      对于其他各族上层贵族,忽必烈同样采取吸收和利用的政策。不花剌人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其父苦马鲁丁很早就投靠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征战中亚,赛典赤随从东来,担任宿卫。窝阔台至蒙哥汗时,历任丰、净、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燕京断事官等职。到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赛典赤·赡思丁受到了重用。忽必烈即位,他任燕京宣抚使、吏户礼部尚书、大司农卿、中书省平章政事,后出任陕西四川行省平章。40余年,他在仕途上一直扶摇直上。畏兀儿人廉希宪,河西人高智耀,都是接受汉文化较深的少数民族人士,也受到忽必烈的重用。武将阿里海牙(畏吾儿人),忽必烈在潜邸时,即任宿卫,后来随忽必烈进攻南宋,屡立战功,任湖广行省左丞相。
      蒙古统治者进军中原,灭了金朝,大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归属于他们的统治。长期的战祸,使人民伤亡惨重;幸存的百姓,也多已逃亡。农田荒芜,水利失修,生产凋零。如何能使流散的人民安顿下来,恢复生产,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之后,采取了招抚流亡,禁止妄杀,屯田积粮,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措施,初步扭转了危机局面。
      忽必烈首先将自己的封地邢州(今河北邢台)作为试点。在邢州地区重用儒吏,命其“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未出数月,邢州得以大治,“流亡复归”,户增十倍(《元史》卷157《张文谦传》)。
       为筹备进攻南宋之军需,忽必烈十分注意屯田积粮,并实行钞法。忽必烈在藩邸时,“极知汉地不台,河南尤甚”。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汗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他们到了河南,对“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的军阀刘福严加惩处;还有两个横暴的州县官,亦被处以死刑。在河南的兴利除害,深得民心,“境内大治”(《元史》卷155《史天泽传》;《元史》卷146《杨惟中传》)。忽必烈又向蒙哥汗建议在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县)等地屯田,并在邓州立屯田万户府,敌至则战,敌退则耕。
      1253年,忽必烈又在陕西凤翔屯田,用盐换取粮食,以供军粮;又立交钞提举司,印发纸钞。同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遂“减关中常赋之半”(《元史》卷159《商挺传》)。
      1254年夏,忽必烈驻六盘山,命廉希宪代杨惟中为关西宣抚使,姚枢为劝农使。廉希宪等到任后,“讲求民病,抑强扶弱”,颇能注意民间疾苦。他还推荐许衡为京兆提学,教育人才,在郡县建立学校。窝阔台时曾下令不得俘掠儒士为奴,京兆豪强多不奉行。廉希宪下令将俘掠之儒士,一律释放,“悉令著籍为儒”(《元史》卷126《廉希宪传》)。
       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1260年,忽必烈派幕僚覃澄在当地开渠,引沁水灌溉田土,讲求农桑种植之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忽必烈对中原地方的治理,为他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也博得了汉人地主儒生的广泛支持。
      1251年忽必烈刚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后,便把他的藩府南移至金莲川(今滦河上源一带)。1256年春,忽必烈下令在龙岗(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兴筑新城,营建宫室房舍,3年后建成,是为开平府,作为王府常驻之所。
      开平府地处蒙古草原南缘,地势冲要,既便于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关中汉人地区的就近控制(《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

阅读(2689)    |   评论(0)   |   打印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欢迎 登录,如没有账号,请 立即注册